第 251 章(1 / 2)

推荐阅读:

刘璋觑了一眼她的神色,小心道:“老臣斗胆讲来,还请太后不要为那些小人动怒。这么多年,江南各地的道观费尽心血为您研制长生不老丹,也帮着咱们征纳田产土地,的确出力良多,太后娘娘偏袒些是应该的。只是这其中有些贪心之辈,因征纳土地与当地官府走得很近,其财力权势逐年扩增,俨然成了当地一霸。人有了权势就会想要更多,便是清修之人也是一样的,他们对上香求子的大户媳妇们起了歹心,竟想出一种‘在观内住一晚上定能得子’的妙招,哄骗女客进观过夜求子,实则趁机奸·污……”

“这个招数很快在各大道观里传开,多年下来涉事的道士不知凡几,受害的女客更是成百上千。但一则这些道观与官府往来、受太后庇佑,无人敢动;二则女客们为保清白多选择三缄其口。众人心照不宣之下,这件事竟然就这样瞒了数年,甚至还有不少道观传出求子灵验的名声,前往上香的女客越来越多。”

“原本这件事是不会曝出来的。偏巧这回皇上率军南下,其中有一户捐了粮食追随皇上的商户,姓贾,家里的夫人也去了白塔观求子。据说,她一介女流,竟能将闯进去的三名道士击败,还活捉两人……这还不算,她还找到了先前因受害自尽、却被白塔观一力压下的几起命案,撺掇了这些冤死女客的家眷上官府击鼓。”

刘璋说完了,谢太后脸上已是青白一片。

她手指颤抖着,许久,咬牙道:“好,真是好得很。这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账……”

谢家在江南经营了百年多,比夏国开国的时间都要长,但做到今日将皇族踩在脚底下的局面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大家都在江南征地,但土地兼并是历代王朝都会严厉制约的事情,在大夏国律令中也有规定每户按人头折算拥有土地的上限。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世家们找到了许多办法,比如收买当地的官宦和有贵族身份的乡绅等、将田产在名义上转移给他人。

但谢家的方法与旁人不同。

谢家使用的征地工具是道观。

道家学派自古以来受人推崇,这本是一件好事,但历代王朝对道观的扶持导致他们在律法上拥有赋税低、田产上限高等诸多便利。谢氏宗族利用这一点,与江南的诸多有名望的道观达成合作,将很多田产挂在道观名下。

多年下来,这些道观的确给谢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。更有甚者,几年前有老道对长生不老丹的研制颇有心得,甚至取得了可以预见的成效,更加得到谢太后的信重。

有功当赏,谢太后对江南各地的道观加以扶持。却不料他们会生出□□女客这样的恶行,如今还被人抓了把柄捅出来……

“命案事小,我们在江南的田产事大。”谢太后很快抓住了其中关窍:现在皇帝就在闽南!白塔观就在福州!有人将命案闹大,只要皇帝有心,就能够顺藤摸瓜查出道观与官府勾结征地的证据,就能把其背后的谢氏宗族拔萝卜带泥地扯出来!

谢家在江南田产的总数是个天文数字,以往大家虽心知肚明,却也碍于道观里的各项手续齐全、严守律令,并不能抓出实证。可若是把这些内情都查得清清楚楚剖开了放在天下人面前……

谢家就完了。

想到这里,谢太后只觉有一股子寒气直直地窜上心口。

“一定是有人在幕后操纵。”她一字一顿道:“天底下没有那么巧的事,皇帝恰在闽南,白塔观居然就出了事……给我查!查出那个什么贾夫人究竟是谁!”

刘璋忙跪地领命,一边抬起袖子擦去额上冷汗。

如今皇上在闽南大获全胜,不单把王家瓮中捉鳖,还抓住了谢家这么大一个把柄……莫说征地一事,海盗高墉被皇帝招安后,他手里可是握着与所有世家勾结的证据!谢家现在瞧着光鲜,实则前迎虎后拒狼,已有大厦将倾之象了啊……

他出身贫寒,当年好不容易才抱在了谢家这棵足够粗的树上,可如今这棵树已经摇摇欲坠……

他能从一个泥腿子爬到现在的位置,绝不是什么清正廉直的迂腐之辈。他想,他该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了。

***

硝烟逐渐散去的福州城里,府台衙门的热闹倒是没有停歇。

皇上御驾亲征的事情是在高墉归降、王氏谋反失利之后才真正传开的。好在徐开山先前有所准备,抽调了不少精兵入驻福州护卫圣驾,整个福州城的大小街道也被管制,这才没有造成大的骚乱。

但即便如此,也有许多人涌入福州城想要得沐天恩。

“百姓们都听说了皇上降服海盗、问罪王氏的事情,跪在街道两旁想要一睹天颜叩拜行礼的不计其数。只是如今皇上忙于国事,实在抽不开身。”徐开山亲自向前来福州面圣的属官们解释道:“你们的折子都留在这里了,皇上要不要见,本督军可做不了主。”

众属官不敢多言,连连赔笑道:“还望徐将军帮忙美言几句!”

徐开山挥手道:“好说好说

最新小说: 什么叫做斗傩大陆啊 当拆二代亡妻重生后 心动时效 春日宜婚 我靠发疯走上人生巅峰 重生之当家主母 白头吟 铜雀台 落日陷阱 撩完就跑?穿书后洗脚还债